科技賦能,美好出行。以前搭乘公交車,需早早到站臺等車,如今打開手機App就能實時查詢公交車具體位置及到站時間,不再擔心錯過;購買客運車票,不用專門跑一趟車站,手機即可購票支付……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部門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讓交通運輸系統“大腦”更智能,百姓智慧出行有了更堅實的依托。
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負責人表示,全區交通運輸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交通運輸部印發的《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部署,打通人、車、路、網的數字閉環,構建數字交通新場景,打造綜合交通“數據大腦”,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不斷發掘基礎設施潛能,努力提升運輸服務水平。
“一鍵叫車”無障礙出行
“我們有5個人要到隆德縣城,請問啥時候能坐上車?”清晨,固原市隆德縣溫堡鄉楊堡村村民楊鑫對著屋檐下的“全微通”攝像頭喊話。“有一輛7座商務車,大約10分鐘后到達。”監控設備那頭,工作人員及時回復。10分鐘后,一輛商務車駛入村委會大院。
打通信息孤島,跑動的是數據,方便的是群眾。隆德縣從2019年起推出“全微通”農村交通運輸綜合信息服務平臺,99個建制村已全部上線開通,解決了“人等車不來、車等不見人”的問題。
不少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等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不便。寧夏交通運輸部門引導網約車平臺優化約車軟件,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
近日,家住石嘴山市的老人錢逢旺準備乘車看望孩子。他拿出手機打開App,點擊屏幕右下方的“一鍵叫車”按鈕,無需輸入目的地,網約車幾分鐘后便開到了家門口。“大字號按鈕加上語音播報,這個‘一鍵叫車’功能很人性化。”錢逢旺坦言,他腿腳不好又不會用手機打字,“一鍵叫車”功能給老年用戶帶來“無障礙”的叫車體驗。
此外,寧夏還大力推進聯網售票和“一卡通”互聯互通,全區二級及以上汽車客運站實行了實名制聯網售票,5個地級市城區及靈武市、平羅縣、青銅峽市實現城市公交“一卡通”與全國互聯互通,所有市縣均實現城區公交車非現金支付功能。
大數據中心匯集數據4.1億條
數據是數字交通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智慧交通發展的關鍵要素,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大腦”作用。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打造“一云、一中心、一窗口、六平臺”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目前已接入13家單位49個信息化系統數據資源,上傳數據約4.1億條。
在寧夏交通運輸“一張圖”平臺上,隨著工作人員點擊鼠標,一條條公路、一座座橋梁、一個個公路基礎設施的空間位置、地物形狀、屬性等信息,立刻出現在電腦屏幕上。“平臺匯集了全區交通基礎路網、專題數據和基礎地理信息等3大類數據資源,實現了交通‘一張圖’管理。”工作人員介紹,交通“一張圖”平臺中有規劃選址分析和路網統計2個專題應用,提供永久基本農田、生態紅線、空間規劃、壓覆礦產等合規性分析,可為交通項目選址、線路規劃、建設監管等提供支撐。
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得益于各類平臺、數據中心建設以及治超聯網和非現場執法試點項目智能感知設施的應用,“兩客一危”車輛監管、超限超載非現場執法有了更多抓手,一條條信息流從各地匯集到系統中,經過分析處理后輔助決策和監管。
“駕駛員請注意,您駕駛的車輛已超速,請立即減速!”近日,寧夏安泰恒榮化工有限公司值班人員王春梅坐在電腦顯示屏前,通過語音播報系統向正在行駛的危化品運輸車輛押運員發出預警。隨著駕駛員調整車速,監控平臺上的紅色預警隨即消失。
在寧夏,高速公路服務區運行管理也進行了智慧化升級。京藏高速公路天湖服務區人車流量很大。寧夏交投集團開發了服務區數字孿生系統,利用AI視頻分析技術和建模技術,在服務區停車區域設置相關檢測裝置,可實時統計區域內剩余車位數量,通過顯示屏引導車輛停靠,提升司乘人員體驗。
下一篇:數字矩陣和解碼器的區別
咨詢熱線:400-008-2685